search

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5年度)

【报送单位】: | 2024-11-22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开放性建设,吸引、聚集国内外同行,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围绕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设置开放课题。现发布2025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方向

面向资源的高效节约集约开发利用需求,2025年重点资助以下研究方向,申报时可根据相关方向自拟题目。

   (一)浅层地热能地质学理论及方法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由浅层地热能成因机理研究和浅层地热能勘探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两部分内容组成,涉及热能的来源、形成机理、传输过程,优化浅层地热能精细化勘查方法技术等。

本年度重点资助:

1.浅层地热能热迁移理论研究

2.浅层地热能精细化勘查评价方法研究

3.不同地质条件下热传递差异性研究

   (二)浅层地热能高效转化及应用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取”“用”“效”三方面,“取”是浅层地热能应用的源头,“用”是浅层地热能应用的核心,“效”是检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成果的关键因素。

本年度重点资助:

1.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取热技术研究

2.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系统控制及运行性能研究

3.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传热性能与储能技术研究

   (三)浅层地热能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浅层地下温度场、地层结构与地下空间、水土化学及生物等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

本年度重点资助:

1.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对水土化学及生物影响研究

2.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节约利用研究

3.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温场均衡控制与补能技术研究

    二、资助强度、课题周期和资助对象

资助强度:资助课题不少于10个,每个课题3万-4万元。

课题周期:执行时间为2025年1月起至2025年11月止。

资助对象:资助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者。

    三、申请要求

 (一)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具有浅层地热能、地热资源等相关领域研究或工作经历3年及以上。

(二)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学士学位,具有浅层地热能、地热资源等相关领域研究或工作经历3年及以上,须经两位具有高级职称专家推荐。

(三)课题周期内,作为课题负责人只能申请1项,作为参与人员,最多只能申请2项。

    四、申请受理

(一)至少包含下列预期成果之一:

1.发表EI或中文核心以上论文不少于2篇,研究论文内容须与课题研究内容相符;

2.发表SCI论文1篇,研究论文内容须与课题研究内容相符;

获得相关知识产权授权或发布相关标准可作为评审参考指标。

(二)申请人填写《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个人职称或学历证明(专家推荐的还需附专家职称证明),经所属单位审核同意并加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或单位公章后,向本实验室提交申请书纸质版原件(一式三份),相同内容的申请书pdf格式电子版和word格式电子版各一份(发送至文末电子邮箱),邮件主题和申请书题目请注明“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申请人姓名+申请人单位”。纸质版申请书需A4纸双面打印,并于左侧简装成册。无论申请课题评审通过与否,所有材料均不退还,请申请人自行保管好申请材料原件。

(三)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15日,过期不予受理。

(四)开放课题由实验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资助,按《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程序确定批准资助课题及金额。

(五)获批的实验室开放课题,将于2025年1月底前通知申请人。

    五、结题与考核指标

(一)实验室组织专家评阅课题结题报告,审查预期成果实现情况,对课题提出验收意见;

(二)课题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应将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中英文)作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且署名应遵循对项目成果贡献程度排序原则。

    六、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课题指南及相关要求,按时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二)开放课题发布、评审、实施、考核依据《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执行。

(三)受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资助的课题,运行期间形成的成果及知识产权由实验室、研究者本人和其所属单位共享。

(四)未尽事宜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联系人1:郭艳春

联系电话:18910806849

电子邮箱:kinkwo@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甲2号

联系人2:袁利娟

联系电话:18612481949

电子邮箱:yuanlijuan2010@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甲2号

联系人3:李  翔

联系电话:18611643962,010-51560387

电子邮箱:174684598@qq.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23号


附件1: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2025年度).doc

附件2: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doc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