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涓涓幸福泉 滴滴润民心—— 杨家台村找水打井纪实

【报送单位】: | 2023-03-03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涓涓幸福泉 滴滴润民心—— 杨家台村找水打井纪实

 

“水来了!水来了!”1012日,伴随着村民的欢呼声,一股清澈的水流从杨家台村的泵管里涌了出来。看着汩汩清流,村委会的老杜紧紧地握住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江剑的手说:“感谢江所长,感谢市政府,我们终于有水喝了!”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孙迪也激动地说:“杨家台村的供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后期再做好泵房、管线等配套工程,村民们很快就可以喝上优质的地下水了。专业的事还是要专业的队伍来干啊!北京贫水山区还有不少,希望你们继续找出优质水源,让山区百姓喝上‘幸福水’!

 

地质环境复杂,唯一的水井“罢工”了

 

今年8月,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杨家台村唯一的水井“罢工”了。尽管实施了换泵、清洗管路等措施,水井仍抽不出一滴水,全村261户陷入吃水用水难的困境。 

杨家台村地处北京与河北交界,群山环绕,地质环境复杂,是典型的地下水贫水地区。原来村里有一眼40年前打的水井,刚开始村里人不多时还勉强够用,但随着人口增多以及区域开采量的增加,这眼唯一的水井只抽半个小时就干了。由于水不够用,村里只能分时段供水,大家节省着用。 

“过去镇上协调过几波打井队,但打出来的都是干眼,没水。”杨家台村村支书李红云介绍,“短期内只能通过给村里拉水保障基本使用,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缺水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活。今年,驻村第一书记向市接诉即办平台发去“求助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得知杨家台用水告急后,北京市水务局及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启动杨家台找水行动。 

经过与专家共同论证,北京市水务部门确定,找到地下水源是解决杨家台用水难题最理想的方案。然而,地下水源,又在哪里呢?

 

育水条件太差,求助专业找水队伍

 

为解决杨家台供水难题,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李宇找到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找水队伍一-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 

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成立于1955年,是原地矿部为解决首都供水问题而组建的全国第一支地下水资源勘查队伍。该所先后共计施工1万余眼水井,北京市95%的水源地勘查、设计、施工和80%的企事业单位供水井均由其开凿;他们还曾远赴亚洲、非洲、南美洲的7个国家实施供水勘查和打井工程项目,被先后授予“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全国对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地质功勋单位”等荣誉。 

得知杨家台村民们吃水难用水难的困境,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负责人二话没说,迅速成立了杨家台村抗旱打井找水项目组,委派具有丰富找水经验的副所长江剑担任组长、该所水文地质中心主任王小松担任副组长,抽调10名技术骨干,并聘请了水文地质领域资深专家--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的陈志宏、辛保东担任技术指导。 

杨家台村的地层是北方常见的20多亿岁“高龄”的片麻岩,这种岩层透水性极差,是典型的贫水地层。也正因为如此,以前不少专家实地查看过水源,也有找水的队伍前来勘测打井,但都留下一个字--“难”。

 

调查刷新认知,新技术破解难题

 

困难之大,让每一位组员心中都沉甸甸的。看到这种情况,江剑给大家打气:“杨家台找水是困难,但以前找不到,很有可能是因为技术手段落后。如今咱们找水的装备技术都进步了,大家要有信心。我相信,通过细致的勘查、深入的研究,咱们一定能有新的发现。” 

20229月,找水团队进驻野外。为了能让村民早日喝上安全水、放心水,队员们放弃了中秋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村里一扎就是半个月。每天穿梭于杂草灌木和崇山峻岭间,测产状、看岩性、找露头、测流量,他们跑遍了村子周边20平方千米的沟谷、山峰,查看了过去施工的十来个干眼,访遍了村里的老人了解过去的大口井、泉口的情况。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摸清构造、找到水源。 

经过一周多的调查,找水团队基本摸清了杨家台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地质构造发育、裂隙发育类型及程度等情况,得出的结论却不容乐观:杨家台地区不存在大的构造,风化裂隙水的水量水质都不稳定,无法支撑全村供水,找水的目标只能放在寻找小型构造储水带上。但局部小型构造发育范围小而且深藏地下,一般很难被发现。工作进行到这里,找水变得愈发艰难。 

“杨家台的水的确不好找,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业内有个说法,叫“逢沟必断”,意思是地表有沟谷、冲沟,那很可能是因为地下有断裂一-正因为深层的断裂导致了塌陷,受冲刷才形成了沟,而地下的裂隙很可能就是水源所在。”根据这样的科学认识,找水团队重新勘查杨家台地区的地质情况,这次大家将目标集中在区域构造裂隙发育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日的调查,找水团队终于初步圈定了小型构造储水带的靶区。 

为进一步确定地下的情况,团队委托拥有先进物探技术的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对目标靶区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进行勘测。物探技术人员克服山区地形起伏、基岩出露接地条件较差和场地空间有限等影响,通过不断的现场试验确定了技术参数、采集了大量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精细反演计算和综合解译。结合前期的调查结果,找水团队认为,在杨家台村西北主沟中,很可能存在一条局部构造裂隙带,可以在主沟中镇罗营石河右岸施工一眼勘探孔,并推测出水段大概在地下200~300米。

 

找到优质水源,未来更添干劲

 

井位确定之后,找水团队就紧锣密鼓地准备钻机开始施工。 

要打井了! 

消息传出,杨家台村的百姓们奔走相告。施工当天刚好赶上国庆假期,乡亲们纷纷前来围观。50米、100米、150米、200米…队员们紧张地观察着钻探上返的岩屑,却始终不见一滴水。 

“都到200米了,还没水,不会又是干眼吧?”钻探机长有些着急了。“打!接着往下打!还没到取水段的极值!相信我们的专业判断!”江剑坚定地说。在专家团队的坚持下,钻机轰鸣,进尺不断增加,210米、220米、230米…打到245米时,井孔里喷出一股股水流。 

出水了!队员和村民们一起激动欢呼。 

钻探还在继续。280米处又揭露了一层破碎带,最后在300米成孔。通过抽水试验和水质监测,水源井静水位埋深7.29米,降深18米,稳定出水量高达20立方米/时,水质指标均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川类标准,其中富含的锌、锶元素含量接近天然矿泉水界限指标,水质优良。 

看着这汩汩清泉,队员们幸福地笑了。  

受自然禀赋不佳、建设水平不高、管护能力不够等因素影响,山区供水一直是困扰北京供水工作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随着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山区民宿行业兴起,郊区游渐成新风尚,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用水量也在激增,山区供水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面临极大考验。 

悠悠万事,民重千钧。供水是保障城乡安全的生命线。杨家台村找水打井的成功,让北京市地勘院工程所信心更强、干劲更足。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护佑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