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单位】: | 2011-03-03
(注:图片来自网络)
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人类产生十二兽观念并制订,实行十二兽历法,正是人类自身起源于十二兽的先祖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十二兽:我国又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物,十二生肖等。所谓十二兽,我国汉族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让我们从十二兽历法的产生和起源来探讨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十二兽)的先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各有其十二兽历法,内容上大同小异。
中国汉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印度:鼠,牛,狮,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埃及、希腊:牡牛,山羊,狮,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巴比伦:猫,犬,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红鹤,鳄。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于彝族及其远古先民羌戌的原始道教虎宇宙观。中国汉族十二兽历法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同源于原始纪日十二兽。彝族学者刘尧汉指出:“……十二兽的形式渊源于原始氏族图腾。这些文明古国都有可能在各自的原始生产和图腾崇拜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各自的十二兽历法来。
这一论述说明十二兽观念及历法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不论中国、印度,还是埃及、巴比伦人都曾独立地崇拜过十二兽。特别应当指出:
中国毛道黎十二兽历法:鼠、牛、虫、兔、龙、鱼、龟、人、猴、鸡、狗、猪。
中国桂西彝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彝、黎两族语言习俗不同,相距遥远互不往来,但他们却都把人列入十二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十二兽历法的共同原始性。它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遗留。
我国东汉的王充在其《论衡·自然篇》里对于这种人兽不分的原始自然观作了生动的表达。他说在我国伏羲等三皇之时人们“乍自以为马,乍自以为牛,纯德行而民瞳??,晓惠之心未形生也”。这正是原始人处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时代,还没把自己同动物界区分开来的反映。这种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是在原始人中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美洲印第安人流传着一种传说:他们的第一个祖先是转化成男人和女人的动物或无生物。
非洲黄金海岸上的阿散蒂人把鳄鱼、蟒蛇、鬣蜥、牡牛、猿猴、狗、鼠、沙鸡等认作是自己的朋友或兄弟,并且禁止杀食这些动物。
古伊朗人普遍崇拜狗,并视其为神圣动物。
古罗马人普遍尊崇狼。中国北魏时突厥人建狼头旗,志不忘本。
古犹太人和古以色列人崇拜牛犊。
印度还有人将蛙作图腾,奉蛙为祖先,并且有一部《蛙氏奥义书》。
美洲印第安人用狼、熊、鹿、鸟类、鱼类、爬行类等几十种动物作图腾。
中国人用龙作图腾,崇拜龙。
事实说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原始民族(氏族)都曾将某一动物(大多可归入十二兽类型)作为本民族(氏族)的象征,并以图腾的形式加以崇拜。他们相信自己的群体起源于该种图腾物。
我国彝族人传说他们发源于昆仑山脉(这跟传说昆仑山上的人面虎身西方神——西王母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自己与虎有共同祖先,他们崇拜母虎,称自己为虎族,虎人(䝙人)。
十二兽或称十二属种脊椎动物(的先祖)其实不只有十二种(类)动物,因为龙概括熊,鹿,鱼,蜥蜴,鳄,蛙,蟹等七八种动物(的先祖)。龙只不过是一个抽象代表。鸡概括许多鸟类(的先祖)。马概括了马和驴(的先祖)。狗包括狼(的先祖)。虎是猫、虎、狮、豹(先祖)的代表。
现在我们通过我国彝族十月太阳历及其十二兽纪日来分析地球上十二属种(二十多种)动物的远祖与人类远祖的关系。
十月太阳历和夏历都起源于约万年以前的太昊伏羲(即彝族远古先民的虎族首领)。十月太阳历以观测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柄指向定寒暑。根据天文点冬至,夏至,大寒,大暑定季节。一年分成五个季,每季两个月,每月36天固定不变。十二兽为一个属相周轮回纪日。三个属相周(36天)为一个月。一年十个月,30个属相周(360天)固定不变。十个月终了,另加五天或六天过年日。全年365天,每隔三年(第四年)多一天(即闫日)闫年为366天。一属相周为12天,顺次为虎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
笔者认为十月太阳历除了以观察太阳运动还以人的手为基础。两手上下对合两手掌重叠象征太阳,十个手指象征阳光又象征十个月。双手合什表示一年有五季且每季两个月;重叠的五对手指又表示一年有五个过年日。
哀劳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彝族,都用十二兽纪日,纪岁。例如说某天为虎日,兔日。某人出生为虎年,牛年等等。
在哀牢山南境虎街附近有座山神庙,庙正壁中央上端绘有一个黑色大虎头。虎头左右下侧勾画有兔、穿山甲、蛇、马、羊等纪日十二兽全身画象。每隔三年的首月(虎月)的第一个虎日,各彝村都要举行一次大祭。各村巫师全集于该庙。白天由年长巫师主祭;将所祭羊头割下投入笼前火塘烧烤后,剥取其额骨占卜。当天晚上男女青年聚在庙外歌舞,欢庆以母虎神为首的十二兽神的降临。庙内由年长的女巫(头带虎头盔)率领群巫跳以虎为首的纪日十二兽舞蹈。
山神庙内还放置一块彝文十二兽母虎日历碑。每当人畜患病或全村集体围猎前都要用以祭祀。
这些地区许多集市也用纪日十二兽中的某一兽作为固定名称:如虎街(也叫猫街)、马街、牛街等。街名的属相也就是集期。每个集点十二天一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十二兽集场是市场的原始形态。一般每逢属兽日赶集为相应的集场(街)。如逢虎日的集市,该集场叫虎场或虎街。原始人最早的集市一般是以物换物的交换。
据我国的春秋命历序记载“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淡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即春皇太昊伏羲)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各立一万八千岁。”这正是十二种兽人氏族部落联盟的历史记载。
另据《神话与民族精神》一书纪载,北欧神话有十二位神祗。希伯莱人的祖先雅各有十二个儿子,是十二支族的始祖。其他古老民族也有十二个氏族的类似记载。
总之,全世界(不仅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十二兽观念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化过程的必然产物。原始氏族的十二兽观念,十二兽历法及十二兽集场的产生渊源于原始生产和原始的图腾崇拜。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关于十二兽祖先图腾的传说,观念正是基于人类的祖先与十二兽的先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十二兽的先祖,每种先祖有一分支按照生物进化论自然法则,演变成了原始的十二类或“兽人”(鼠人,牛人,马人……)十二种兽人用他们另一分支十二兽(鼠,牛,虎,兔…)作图腾用以祭祀其先祖并且区别其他种兽人和其他属种动物。
每种兽人都将自己及其祖先形态以图腾形式记载下来传给其后代。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即是对祖先也是对自身的整体种类和根源的崇拜。因此对于祖先图腾崇拜是一种血缘崇拜;是一种兽人区别于他种兽人,一个原始氏族区别于他种氏族的重要标志。
彝族先祖是虎人(䝙人),所以他们以虎为图腾而崇拜虎,并把虎列为纪日十二兽之首。他们祭祀母虎神就是祭先祖。
这里请读者特别注意,虎人与老虎的共同祖先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几万年,几十万年…)形态变化大。其后代(虎人)不可能将祖先的原始形态完全真实再现。所以他们(虎人)根据祖祖辈辈的传说和祖先繁衍另一分支虎,描绘制作成虎的图腾,当作其先祖的形态加以祭祀和崇拜。同样其它兽人也用相似相近的该兽代表其祖先形态,加以图腾崇拜。例如:猿人后代将猴视为祖先。
彝族纪日十二兽顺序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猴排在第七位。周汝昌认为“大约古先民也明白人是猿变的。……请看,正月初七多为“人日”,人居第七位。而申(猴)正是夏历七月建申的那个申,所以它也属人“。所以说猴即猿人的代表。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十二兽观念正是十二种兽人氏族部落融合成较大部落联盟这一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十二兽历法说明十二种类兽人在人类原始(或称原始人类)部落联盟的形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龙氏族部落又是由(熊类、鹿类、鱼类、鳄类、蜥蜴类、蛙类)等兽人组成的较大氏(种)族部落。虎是代表虎、狮、猫、豹类兽人的图腾。虎人也概括了狮人猫人豹人等。鸟人后代将鸡、鹰、红鹤等动物作图腾。狗(狼)是狗或狼人的图腾物。
彝族的十二兽纪日,十二兽集场起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而原始的十二兽图腾崇拜又起源于十二类(型)兽人的自身存在。虎人在虎日去虎街赶虎集,兔人在兔日去兔街赶兔集……。
兽纪日,兽街,兽集,兽历法应该看成是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原始兽人从事某种活动(祭祖,商讨氏族大事,交换生活物品等)的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特定内容在现代的一种遗留形式。
评述:
在本章里,赵福瑜先生从中外各族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十二兽历法出发,通过援引古人“人兽不分”的原始自然观及图腾崇拜习俗,试图说明人类中的不同族群与该族群所崇拜的那种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后,来自于不同兽类祖先(十二兽)的人类族群经过不同的“兽人”阶段最终发展成现在的各个民族。
这些观点其实并不是赵先生的首创,在科学还没有从宗教中脱胎换骨、变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客观工具之前,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是如此看待自身起源的;时至今日,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尚未经过科学启蒙、仍然以相对原始的生存状态生活着的民族、部落,依然保持着这样的观点。
但是在由科学发展推动到了信息时代的当今主流社会里,这样的观点早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19世纪50年代前后,达尔文提出了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当时的一批科学家已经认识到,所有的人类都是由某一种远古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沿着进化长河溯源而上,作为生命大家族的一分子,我们人类与各种动物确实都可以在不同的地质时代、不同的分支点上找到共同祖先,例如,我们与各种猿猴类近亲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4500万年以前的最早的高级灵长类;我们与虎、狼、牛、鼠等哺乳动物亲戚的祖先可以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古哺乳动物;我们与蜥蜴、蛇等爬行动物以及鸡、鹰等鸟类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3亿多年前的石炭螈类……。但是这些远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共同祖先,它们的各支后裔自从分化以后便沿着各自不同的进化路线演化着、发展着、而且还进一步地分化着,有些最终演化成现代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角色,有些则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盲支中灭绝。它们之间不可能再次融合成某一个同属种的门类,因为这些复杂生命形态在不同的物种间是无法成功地进行杂交的。
100多年来,上述认识得到了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等等所有生物学分支学科的一再证实。作为一个在现代化社会里生活着而且希望自身不断发展、生活得越来越好的现代人,不能够无视这些基于客观实证和合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甚至可以得到实验检验的科学知识。
说到科学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科学也不一定永远正确,许多过去认为正确的科学知识现在已经过时或是被证明是错误的了。在这里我想告诉您,这种能够自我否定的过程恰恰是科学的伟大之处。什么是科学?科学实际上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发端于对旧有认识的不满足或质疑,通过搜集实证或进行可被重复的实验,再经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可能是对旧认识的证实,也可能是对旧认识的证伪,更可能是对旧认识的修正,还可能是对旧认识的深化或推广。而后,新认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又变成旧认识,还会经历又一轮的再认识过程。经过“一浪高过一浪”的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科学在发展,人类的认识在发展,同时带动了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举个例子,生物进化论的产生以及对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的认识,最初就是由对基督教关于上帝造人、造万物的观点的质疑引起的。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科学家发现的越来越多的化石不仅证明了这个总体认识的正确性,而且通过对一些具体进化细节上曾经出现的错误认识的不断证伪和修正,已经使我们对生命和人类进化的整个脉络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
在本期的化石杂志中,我们特意安排了一组稿件:(1)高山栎组化石——喜马拉雅山隆升的证据、(2)西藏吉隆盆地三趾马化石新地点及相关的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修正意见(节选)和(3)“丈量”西藏——古生物学工作者的认知和向往。读过这组文章后,您如果对相关的科学认识发展的过程有了一个了解,从而对科学有了一个稍稍深入一点点的认识,那就是我用心良苦之所在了。
(郭建崴)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