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风雨中的青春答卷丨市矿研所应急调查青年突击队地质灾害调查攻坚记

【报送单位】: | 2025-08-07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风雨中的青春答卷丨市矿研所应急调查青年突击队地质灾害调查攻坚记

 

连日来,密云、平谷两区遭遇历史罕见极端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511.2毫米,远超同期极值。面对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高风险,市矿研所汛期应急调查青年突击队闻汛而动,在风雨中构筑起守护人群众安全的“地质防线”微信图片_2025-10-09_111833_616.png

向险而行!在险境中探出生命通道

作为平谷区应急调查队队长周晓辉面对本次强降雨,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信念,迅速集结技术骨干、调配装备、制定方案,即刻投入应急调查。7月29日,北部山区镇罗营镇因暴雨致道路、通讯中断,二次灾害风险极高。周晓辉带领小队徒步6公里深入灾害核心区,沉着应对落石、滑塌险情,精准勘查隐患点,为政府抢通道路和人员返居研判提供第一手资料。他面对点多面广的排查任务,科学统筹,将26名队员分为12组,落实“排查-会商-研判”机制。6天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白天排查、夜间审核数据,带领团队36小时完成全区270个居民隐患点任务,排查率100%,为风险评估和人员返居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1759979980035.png   1759979980116.png

青春攻坚!调查排险中诠释责任担当

“95后”技术骨干王兆进主动请缨加入应急地灾调查队,主动揽下北庄镇全部偏远隐患点的“攻坚任务”,一天调查排查隐患点高达42个。7月30日下午,北庄镇调查任务刚结束,收到新任务后,他立刻冒雨前往石城镇石塘路村,在泥泞山路上,在受崩塌影响的房屋内,手电微光闪烁,他心中坚定:“绝不漏掉任何隐患!”,始终坚持“不查清不撤离”。一寸寸丈量、一笔笔记录,详细勘测20余项数据,拍摄10余组不同角度的影像,从裂缝的宽度到植被的变化,从土壤的饱和度到岩层的走向,让地灾隐患无处遁形。凭借其扎实专业知识和野外实践能力,12天累计完成112余处隐患点精细化调查工作。

1759980270416.png1759980270550.png

昼夜鏖战!地质数据织就防汛“智慧网”

在平谷区270处隐患点排查中,数据链条高效运转。葛长峰深入平谷山区,排查120余处风险点位,脚踝肿胀仍坚持完成数据采集,为风险评估提供第一手资料。陈林在镇罗营、王辛庄等5个镇完成50余处隐患排查,在断电断网山区,白天蹚过及膝泥浆勘测,晚上整理数据保障信息及时上传。吴大鹏冒雨徒步2公里穿越塌方区,精准统计燃气管道压损等水毁数据。石国峰针对养老机构、学校等重点区域,建立隐患台账与治理建议数据库。应急调查队司机佟立永,9天累计驾车超2000公里,白天驾车奔波,配合队员调查、排查,夜晚清点后勤物资,遇断路便徒步清障,让调查队员安全回程,为数据第一时间整理上报提供了坚强后盾。这支队伍用24小时战备状态,让每一组数据都成为防汛决策的“千里眼”“顺风耳”。

全链防控!双向联动筑牢监测预警“技防网”

面对北京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高风险,王威带领监理组迅速行动,组织密云、怀柔、平谷区施工单位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自检与水毁处置。第一时间对监测、通信、供电等设备全方位自检,统计基础冲毁、边坡滑塌等水毁情况。拉网式排查设备运行、数据传输、外观及供电系统,深入现场精准统计水毁信息并编制修复方案,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的技防网。

从晨光熹微到星月当空,矿研所这支年轻的队伍用脚步丈量险情、用数据守护平安。沾满泥浆的工装、熬红的双眼、磨破的手掌,疲惫的身躯,是他们践行“三光荣”和“四特别”地质精神的生动注脚,也是新时代地质青年向人民交出的汛期调查排查“硬核答卷”。


浏览量: